FPGA学习.7

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fpga dds ip核 FPGA学习.7

FPGA学习.7

2023-04-23 18:06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DDS是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器(Direct Digital Synthesizer)的英文缩写,是一项关键的数字化技术。与传统的频率合成器相比,DDS具有低成本、低功耗、高分辨率和快速转换时间等优点,广泛使用在电信与电子仪器领域,是实现设备全数字化的一个关键技术。作为设计人员,我们习惯称它为信号发生器,一般用它产生正弦、锯齿、方波等不同波形或不同频率的信号波形,在电子设计和测试中得到广泛应用。

DDS的基本结构主要由相位累加器、相位调制器、波形数据表ROM、D/A转换器等四大结构组成,其中较多设计还会在数模转换器之后增加一个低通滤波器。

系统时钟CLK为整个系统的工作时钟,频率为fCLK;频率字输入F_WORD,一般为整数,数值大小控制输出信号的频率大小,数值越大输出信号频率越高,反之,输出信号频率越低,后文中用K表示;相位字输入P_WORD,为整数,数值大小控制输出信号的相位偏移,主要用于相位的信号调制,后文用P表示;设输出信号为CLK_OUT,频率为fOUT。

图中所展示的四大结构中,相位累加器是整个DDS的核心,在这里完成相位累加,生成相位码。相位累加器的输入为频率字输入K,表示相位增量,设其位宽为N,满足等式K = 2N * fOUT / fCLK 。其在输入相位累加器之前,在系统时钟同步下做数据寄存,数据改变时不会干扰相位累加器的正常工作。

相位调制器接收相位累加器输出的相位码, 在这里加上一个相位偏移值P,主要用于信号的相位调制,如应用于通信方面的相移键控等,不使用此部分时可以去掉,或者将其设为一个常数输入,同样相位字输入也要做寄存。

波形数据表ROM中存有一个完整周期的正弦波信号。假设波形数据ROM的地址位宽为12位,存储数据位宽为8位,即ROM有212 = 4096个存储空间,每个存储空间可存储1字节数据。将一个周期的正弦波信号,沿横轴等间隔采样212 = 4096次,每次采集的信号幅度用1字节数据表示,最大值为255,最小值为0。将4096次采样结果按顺序写入ROM的4096个存储单元,一个完整周期正弦波的数字幅度信号写入了波形数据表ROM中。波形数据表ROM以相位调制器传入的相位码为ROM读地址,将地址对应存储单元中的电压幅值数字量输出。

D/A转换器将输入的电压幅值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输出,就得到输出信号CLK_OUT。

输出信号CLK_OUT的信号频率fOUT = K * fCLK / 2N。当K = 1时,可得DDS最小分辨率为:fOUT = fCLK / 2N,此时输出信号频率最低。根据采样定理,K的最大值应小于2N / 2。

讲到这里,你可能会心存疑虑,相位累加器得到的相位码是如何实现ROM寻址的呢?

对于N位的相位累加器,它对应的相位累加值为2N,如果正弦ROM中存储单元的个数也是2N的话,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,但是这对ROM的对存储容量的要求较高。在实际操作中,我们使用相位累加值的高几位对ROM进行寻址,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系统时钟都对ROM进行数据读取,而是多个时钟读取一次,因为这样能保证相位累加器溢出时,从正弦ROM表中取出正好一个正弦周期的样点。

因此,相位累加器每计数2N次,对应一个正弦周期。而相位累加器1秒钟计数fCLK次,在k=1时,DDS输出的时钟频率就是频率分辨率。频率控制字K增加时,相位累加器溢出的频率增加,对应DDS输出信号CLK_OUT频率变为K倍的DDS频率分辨率。

举个例子:

设:ROM存储单元个数为4096,每个存储数据用8位二进制表示。即,ROM地址线宽度为12,数据线宽度为8;相位累加器位宽N = 32。

根据上述条件可以知道,相位调制器位宽M = 12,那么根据DDS原理。那么在相位调制器中与相位控制字进行累加时,应用相位累加器的高12位累加。而相位累加器的低20位只与频率控制字累加。

我们以频率控制字K = 1为例,相位累加器的低20位一直会加1,直到低20位溢出向高12位进位,此时ROM为0,也就是说,ROM的0地址中的数据被读了220次,继续下去,ROM中的4096个点,每个点都将会被读220次,最终输出的波形频率应该是参考时钟频率的1 / 220,周期被扩大了220 倍。同样当频率控制字为100时,相位累加器的低20位一直会加100,那么,相位累加器的低20位溢出的时间比上面会快100倍,则ROM中的每个点相比于上面会少读100次,所以最终输出频率是上述的10倍。

自波形数据表ROM输出的波形数据传入D/A转换器转换为模拟信号。D/A转换器即数/模转换器,简称DAC(Digital to Analog Conver),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电子元件或电路。

DAC内部电路构造无太大差异,大多数DAC由电阻阵列和n个电流开关(或电压开关)构成,按照输入的数字值进行开关切换,输出对应电流或电压。因此,按照输出信号类型可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,也可以按照DAC能否做乘法运算进行分类。若将DAC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两大类,电压型DAC中又有权电阻网络、T形电阻网络、树形开关网络等分别;电流型DAC中又有权电流型电阻网络和倒T形电阻网络等。

电压输出型DAC一般采用内置输出放大器以低阻抗输出,少部分直接通过电阻阵列进行电压输出。直接输出电压的DAC仅用于高阻抗负载,由于无输出放大器部分的延迟,故常作为高速DAC使用。

电流输出型DAC很少直接利用电流输出,大多外接电流 - 电压转换电路进行电压输出。实现电流 - 电压转换,方法有二:一是只在输出引脚上接负载电阻而进行电流- 电压转换,二是外接运算放大器。

DAC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分辨率、线性度、转换精度和转换速度。

分辨率指输出模拟电压的最小增量,即表明DAC输入一个最低有效位(LSB)而在输出端上模拟电压的变化量。

线性度在理想情况下,DAC的数字输入量作等量增加时,其模拟输出电压也应作等量增加,但是实际输出往往有偏离。

D/A转换器的转换精度与D/A转换器的集成芯片的结构和接口电路配置有关。如果不考虑其他D/A转换误差时,D/A的转换精度就是分辨率的大小,因此要获得高精度的D/A转换结果,首先要保证选择有足够分辨率的D/A转换器。同时D/A转换精度还与外接电路的配置有关,当外部电路器件或电源误差较大时,会造成较大的D/A转换误差,当这些误差超过一定程度时,D/A转换就产生错误。

转换速度一般由建立时间决定。建立时间是将一个数字量转换为稳定模拟信号所需的时间,也可以认为是转换时间。DA中常用建立时间来描述其速度,而不是AD中常用的转换速率。一般地,电流输出DA建立时间较短,电压输出DA则较长。

开始实操,我们需要一块FPGA开发板和一块DAC转换模块。这里我是使用Altera EP4CE10+AD9708

工程整体框图:.

时钟、复位和代表波形选择的4个按键信号通过顶层传入按键控制模块(key_control),按键控制模块内部实例化4个按键消抖模块,对输入的4路按键信号分别进行消抖处理;消抖处理后的4路按键信号组成波形选择信号输入dds模块(dds), dds模块中实例化一个ROM IP核,按顺序存入了一个完整周期的正弦波、方波、三角波、锯齿波的信号波形,根据输入波形选择信号对rom中对应信号波形进行读取,将读出波形的幅度数字值输出,传入外部挂载的高速AD/DA板卡的DA端,板卡根据输入的数字信号生成对应波形的模拟信号。其中,输出信号的频率和相位的调节可在dds模块中通过修改参数实现。

ROM内波形数据写入

我们设计的DDS简易信号发生器想要实现正弦波、方波、三角波和锯齿波4种波形的输出,需要事先在波形数据表ROM中存入4种波形信号各自的完整周期波形数据。ROM作为只读存储器,在进行IP核设置时需要指定初始化文件,我们将波形数据作为初始化文件写入其中,文件格式为COE文件。

使用MatLab绘制4种信号波形,对波形进行等间隔采样,以采样次数作为ROM存储地址,将采集的波形幅值数据做为存储数据写入存储地址对应的存储空间。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4种信号波形进行分别采样,采样次数为212 = 4096次,采集的波形幅值数据位宽为8bit,将采集数据保存为MIF文件。

以下为matlab代码

正弦信号波形采集参考代码:

clc; %清除命令行命令 clear all; %清除工作区变量,释放内存空间 F1=1; %信号频率 Fs=2^12; %采样频率 P1=0; %信号初始相位 N=2^12; %采样点数 t=[0:1/Fs:(N-1)/Fs]; %采样时刻 ADC=2^7 - 1; %直流分量 A=2^7; %信号幅度 %生成正弦信号 s=A*sin(2*pi*F1*t + pi*P1/180) + ADC; plot(s); %绘制图形 %创建coe文件 fild = fopen('sin_wave_4096x8.coe','wt'); %写入coe文件头 fprintf(fild, '%s\n','MEMORY_INITIALIZATION_RADIX=10;'); %10进制数 fprintf(fild, '%s\n','MEMORY_INITIALIZATION_VECTOR='); for i = 1:N s0(i) = round(s(i)); %对小数四舍五入以取整 if s0(i)


【本文地址】


今日新闻


推荐新闻


CopyRight 2018-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-3